慢性腦卒中
一、腦卒中概述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腦卒中分為缺血性或出血性。缺血性腦卒中由於動脈硬化或血栓阻塞血管而使腦的血液供應中斷。出血性腦卒中由於血管破裂,正常血流中斷,血液滲入大腦並破壞腦組織。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較高。
調查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國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
不同類型的腦卒中,其治療方式不同。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卒中發病和復發尤為重要。
二、腦卒中誘發因素
1、血管性危險因素
腦卒中發生的最常見原因是腦部供血血管內壁上有小栓子,脫落後導致動脈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於腦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為出血性卒中。相關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壓是中國人群卒中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壓異常升高。研究發現清晨高血壓是卒中事件最強的獨立預測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時段發生的風險是其他時段的4倍,清晨血壓每升高10mmHg,卒中風險增加44%。
2、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
研究發現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高於心臟病,與歐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不健康的飲食、肥胖、缺乏適量運動、過量飲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都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三、腦卒中臨床表現
腦卒中的最常見症狀為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猝然昏撲、不省人事,其他症狀包括,突然出現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說話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行路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無原因的嚴重頭痛;昏厥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障礙,吞嚥障礙,平衡和協調運動障礙,心理障礙等。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頸內動脈缺血表現為,突然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失語,單眼短暫失明等,少有意識障礙。椎動脈缺血表現為,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復視、步態不穩和吞嚥困難等。症狀持續時間短於2小時,可反覆發作,甚至一天數次或數十次。可自行緩解,不留後遺症。腦內無明顯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RIND)
與TIA基本相同,但神經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有的患者可達數天或數十天,最後逐漸完全恢復。腦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為可逆性病變。
3、完全性卒中(CS)
症狀較TIA和RIND嚴重,不斷惡化,常有意識障礙。腦部出現明顯的梗死灶。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完全性卒中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四、腦卒中的治療
嚴重腦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急性期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1、藥物治療
溶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腦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嚴格的時間窗要求(靜脈溶栓限定在4.5小時內,動脈溶栓可以適當延長)。對已有腦卒中合併高血壓患者,在腦卒中急性期血壓的控制應按照腦卒中的指南進行,對慢性或陳舊性腦卒中其血壓治療的目標一般應達到<140/90mmHg,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降壓目標應達到<130/80mmHg。對於腦卒中的降壓治療原則是平穩、持久、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尤其是清晨血壓。
2、外科手術
(1)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適用頸內動脈顱外段嚴重狹窄(狹窄程度超過70%),狹窄部位在下頜骨角以下,手術可及者。頸內動脈完全性閉塞24小時以內亦可考慮手術,閉塞超過24~48小時,已發生腦軟化者,不宜手術。
(2)顱外—顱內動脈吻合術 對預防TIA發作效果較好。
五、腦卒中的預防
腦卒中的預防主要是危險因素的防治。控制血壓對腦卒中預防的效果顯著。比如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如果有動脈瘤,建議進行處理。
飲食上要注意減少飲酒或戒酒,每週堅持有氧運動 3~4 次,減輕體重,少鹽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六、UCF對腦卒中的修復原理及案例
UCF全陣列細胞因子的工作原理是:瞬間激活人體自身沉睡的干細胞進行自我靶向修復受損及老化的細胞,逆轉身體衰老及受損的細胞。
UCF全陣列臍血細胞因子為小分子結構,可很好地突破血腦屏障。來自臍血的強大修復與再生功能,可促進內源性神經干細胞的存活、轉移和分化,重建神經環路,產生新的神經元。改善腦血循環、促進腦代謝、修復受損的腦組織、恢復神經功能,從而達到功能恢復的目的。
近年來,細胞再生醫學的先進療法已成為改善腦卒中預後的新途徑,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案例一:
病情描述:L先生為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已有5年的病史。由於自身飲食習慣和生活不規律導致發病。發病前長期熬夜、喝酒、應酬等。目前,患者行動不便,站立困難,語言功能狀況不佳。思維尚清晰,四肢並未完全僵硬,說話不太清楚。傳統西醫治療方式暫無治癒的可能性。後嘗試各種中醫經絡排毒,針灸等。經中醫療治2年,期間服用多年的中藥和西藥,仍未見起色。

L先生2015年因突發腦梗入院記錄
病情診斷:根據L先生的出院診斷:右側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左側外囊區出血,高血壓3級,極度高危,肺部感染。因「突發性意識障礙伴隨左側肢體無力3小時」入院。體溫:36.7°,脈搏:118此/分鐘,呼吸:25次/分鐘,血壓:230/145。
專科體檢:淺昏迷,查體不合作,陣性騷動,頭顱外形正常。雙瞳孔同等大小,圓形,直徑2.0mm,反光射遲鈍,頸部軟弱無力。呼吸有鼾聲。雙肺有痰鳴。左側肢體癱瘓,肌肉力量2級,病理特徵呈現陰性。右側肢體自主活動。四肢肌肉張力不高。
頭顱CT顯示:右側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左側外囊區出血。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給予鎮靜,止血,脫水降顱壓,抑制胃酸,保護胃粘膜,控制血壓,營養神經,降壓,抗感染等治療。現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複查CT顯示顱內血腫已經大部分被吸收。
MRI檢查顯示:輕度腦萎縮,腦白質脫髓鞘改變
側腦室旁、左側基底節區多發梗塞灶
左側基底節外囊區結合病史考慮軟化灶
2018年8月3日,UCF全身修復前MRI影像診斷結果
UCF修復方案:2019年7月,由PURECELL首席醫療專家Dr. Ian Chinsee根據L先生的體檢報告及身體健康狀況為其制定了UCF修復方案。L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進行了第一次UCF全身抗衰老修復。Ian醫生建議,先進行一次UCF全身修復觀察3個月,6個月後再拍一次顱內MRI,根據MRI診斷結果確定第二次UCF全身修復的具體方案。
修復效果反饋:根據2019年5月24日L先生進行UCF全身抗衰老修復前的視頻和照片及表情肢體評估,可以看到,L先生因多年慢性腦中風導致左腿僵直,走路可見無法彎曲,語言功能障礙,面部、手臂的僵硬情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詳見下圖)。
在進行一次UCF全身修復後,2019年9月17日,根據L先生發來的視頻,可見腿部可彎曲行走,靈活度大大提升。L先生自行發來的語音,表示他的語言功能也有明顯改善。面部、手部的感覺明顯好轉,自身感覺現在身體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同時,L先生也表達了感謝,感覺心情愉悅很多。
2019年11月,由Dr Ian Chinsee針對L先生的顱內MRI診斷結果及康復評估,為其制定了第二次UCF全身修復方案。本次在進行回訪,可見L先生的面部僵硬大大改善,客人表示現在的面部活動更加靈活,語言功能明顯提升,語言的吐詞清晰程度明顯改善。頸部活動受限明顯改善,可180度靈活活動。腿部力量開始恢復,大腿帶動小腿運動的力量感增強,可彎曲90度進行抬腿動作。胳膊可抬舉幅度明顯增加。

經過神經內科專家,腦神經血管介入專家看過L先生的顱內MRI前後對比表示:L先生的腦部腦室周邊的脫髓鞘可見改變明顯,脫髓鞘是認知的改變為主。「這種改變是傳統醫學很難達到的效果"。

2019年11月15日,一次UCF全身修復4個月後MRI影像診斷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