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常見疾病——UCF根源修復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分類:微端資訊 作者:purecell 時間:2019-11-18 閱讀:23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據不完全統計,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約有60%的人患有此病,7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80%的人患有此病。其中有些人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通過膝關節核磁共振能檢查出來。尤其是女性,在停經以後,因卵巢功能逐漸萎縮,雌激素分泌減少,從而會影響骨骼關節中鈣質的代謝,所以女性發病率比同齡的男性發病率高10%左右。



1574046449TOaaae6y.jpg


1、什麼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關節炎的一種表現,又稱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下樓梯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雖然此病進展緩慢,每個人表現不全相同,但最後的歸屬都是——膝關節行走功能喪失。

先簡單介紹膝關節的正常結構: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組成和功能最複雜的滑車關節。由骨、關節軟骨、關節腔內的交叉韌帶、半月板、滑液、關節囊和關節外的韌帶加固而形成。膝關節由股骨外髁和脛骨外髁形成外側脛股關節,脛骨內髁和脛骨內髁形成內側脛股關節、髕骨關節面與股骨滑車形成髕骨關節三部分組成,可見膝關節是由3個關節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大關節,如果膝關節任何主要結構損傷都將影響其運動功能。


1574046476bXLRGCE6.jpg



2、膝關節退行性變又是怎樣發生的呢?

正常的膝關節表面有一層很薄但十分耐摩擦的透明軟骨,呈淺蘭色,半透明,光滑而富有光澤。這層耐摩的透明軟骨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膝關節在人體中屬負重最大和運動最多的關節,因而也是人體中退化最早、損傷最多的關節。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銹斑」,也即出現局部壞死。此時,身體會動員內在力量來修復「銹斑」,包括滲出越來越多的關節液和骨質修復。但滲出的關節液為酸性液體,不僅不利於「銹斑」的修復,反而形成多種化學性炎症介質刺激源,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15740465778ZlRVLwd.jpg


3、相關症狀

肢體疼痛、關節遊走性疼痛、腫脹、關節腫脹、關節僵硬等。

疼痛

特點為活動多時疼痛加重,休息時減輕,再活動時仍會疼痛,甚至更重。上下樓梯尤為困難,只能用好腿或症狀輕的一條腿一登一登上下樓梯,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兩腿交替上下樓梯,往往是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困難。關節扭傷、著涼、過勞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疼痛嚴重者腿不能活動,而且影響睡眠。 

關節腫脹

關節腫脹來源於滑膜增生和關節內積液,初期常因扭傷、著涼而發作,以後將變為持續性腫脹。關節活動時有磨擦感或聽著彈響。 

膝軟

也叫打軟腿。表現為行走中膝關節突然發軟,欲跪倒或摔倒的現象,可伴有劇痛。「膠著」現象:即關節在某一位置較長時間靜止不動之後,再活動時非常疼痛,屈伸不能,必須緩慢地逐漸活動一會之後,「膠著」現象才會消失,膝關節才能屈伸運動。如坐公共汽車,往往需要提前一站,病人就得站起活動關節,才能下得了汽車。 

絞鎖

是指在行走等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突然被鎖在某一位置上不能運動,像有東西將關節「卡住」一樣,常需要試探著將關節搖擺屈伸,往往在感到「咯登」響後,關節才恢復原先的活動。關節軟骨剝脫形成的游離體及破裂的半月板是引起關節絞鎖的常見原因。

關節功能障礙

由於軟骨破壞、骨贅形成、滑膜增生,導致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屈曲也不完全,不能下蹲和持重,甚至坐便都困難。關節畸形:隨著病程進展,膝關節變粗大,出現畸形,如「O」型腿等。


1574046618M4dw1fOR.jpg


4、膝關節退行性變的治療

常規的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吃止疼和消炎藥,打潤滑和消炎針,抽積液。中醫有針灸、膏藥等治療方法,這些治療只能暫時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舒經通絡,解除關節僵硬、疼痛、腫脹的症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治療雖然能暫時緩解不良症狀,但是無法防止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等到病情較嚴重後,這種治療就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因為膝關節腔內無血液供應,所以吃下去的藥進不到關節腔內,關節腔內的變性關節液、脫落壞死的細胞和骨屑等一些致痛的主要物質也無法正常代謝,而且還會越積越多、疼痛越來越重,不僅無法根治,更無法阻止病情發展


1574046644y8Vx9dU1.jpg


2016年開始,澳大利亞PURECELL細胞再生醫學集團研發了一種全新的膝關節退行性病變修復方式——UCF全陣列細胞因子技術。由澳大利亞PURECELL細胞再生醫學集團科學家團隊多年的潛心研究,一舉突破多項世界性難題。UCF膝關節修復的主要原理是通過膝關節靶向修復的方式,改善膝關節內環境,有效激活自身干細胞靶向修復膝關節軟骨組織,修復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有效減輕(甚至消除)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所帶來的疼痛和積液問題,並且能夠有效重新修復已經磨損的膝關節軟骨組織,使撕裂的半月板重新粘合。從根源上解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給正常生活帶來的困擾,且安全無任何副作用。


退行性病變典型案例一:


1574046687i5Dwmhle.jpg


81歲的高齡老人,因年輕時當校醫,須日行百里治療患者,後又成為教師長期站立,造成兩腿膝關節嚴重受損,長期經受關節炎的折磨,造成行走困難,出行需靠電動輪椅和枴杖,且夜間疼痛需要服用安眠藥和強力止疼藥來緩解關節疼痛。根據膝關節MRI報告顯示雙膝關節半月板大面積撕裂、老年退行性病變。


在UCF膝關節修復兩個月後,膝蓋部位走路已經感覺不到之前觸電般的刺痛,夜間勿需服用安眠藥和強力止疼藥,同時可擺脫輪椅站立行走。三個月後老人反饋,雙膝關節已無疼痛感,生活恢復正常,行走正常,再也不用電動輪椅和枴杖輔助了。


退行性病變典型案例二:


1574047081qNj1XfdN.png


這是一位78歲高齡老人,在進行UCF膝關節修復前MRI診斷報告顯示:膝關節重度退行性病變,半月板內外側三度損傷,膝關節游離體。進行了一次UCF膝關節修復後六個月,MRI診斷報告顯示:重度退行性病變減輕至骨關節炎,外側半月板3度損傷消失,游離體減輕至「可考慮」。


退行性病變典型案例三:


1574047450PZ5vG3RI.png


因嚴重老年退行性病變引起的膝關節帶症狀多年,上下樓梯困難,疼痛,常年吃膝關節消炎藥物。UCF膝關節修復後,疼痛明顯減輕乃至基本消失,可恢復自如上下樓梯等日常行動。



| 註冊